
电话:15979077693 邮箱:office@bjboku.com
Q Q:3134211760 江西校园网通讯员交流QQ群:1060224103
版权所有:江西校园网新媒体工作室 赣ICP备20004449号-1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海棠北路与青岚大道交叉口博库大厦A219室
运营主体:江西省小十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江西校园网运营中心
技术支持:江西省博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何为人工智能教育?
为什么还有一些校长教师感到“吃紧”呢?不难发现,他们的关注点集中在“机器人、编程”等项目上。
“把科学教育窄化为人工智能教育是一个误区,把人工智能教育等同为机器人和编程教育也是误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表示,人工智能教育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领域,同理,机器人、编程教育也只是人工智能教育中不同类的应用场景,不可以偏概全。
如何迈过硬件“门槛”?
经过多年探索,蒋际君自学开源硬件、3D建模软件,自主开模设计人工智能学习套件,把硬件成本降至百元;在免费开源图形化编程平台基础上,二次开发人工智能学习套件的硬件模块图形化编程库,降低购买软件的成本。
蒋际君算了一笔账:学校花费3万多元就装备了120套人工智能套件,足够用于人工智能普及课程的大班教学;在创客类社团中,原本三四千元只能组一支队伍,现在够8支队伍用。
“硬件门槛是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不可避免的挑战,但这一挑战并非不可逾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常务副主任吴砥表示,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显著改善。
“低成本”如何办得好?
对此,胡小勇表示:“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数据和算法的基础性规律是不变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发了《不插电的人工智能课(活动手册)》,依托日常生活场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智能导航、图像识别等多种人工智能应用,再通过数字支教,将人工智能课堂专递到乡村小规模学校,服务好“乡村的学校、农村的娃”。
办好人工智能教育,更要发挥教育者的智慧。
吴砥认为,应加强教师数字素养,构建“素养测评—定制研训—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建立科学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育人和管理深度融合。
“应当引导更多学科教师学习人工智能基础知识,让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龚超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入门门槛已大大降低,学习资源丰富,教师应积极拥抱教育新模式。他建议,构建大中小学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评选优秀教材和典型案例,帮助教师更科学地进行教学。同时,他还呼吁更多专家到教师身边进行指导。
胡小勇表示,教师还应关注人工智能教育的伦理诚信建设,关注技术背后的人文精神。
点赞 0
踩踩 0
电话:15979077693 邮箱:office@bjboku.com
Q Q:3134211760 江西校园网通讯员交流QQ群:1060224103
版权所有:江西校园网新媒体工作室 赣ICP备20004449号-1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海棠北路与青岚大道交叉口博库大厦A219室
运营主体:江西省小十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江西校园网运营中心
技术支持:江西省博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