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5979077693 邮箱:office@bjboku.com
Q Q:3134211760 江西校园网通讯员交流QQ群:1060224103
版权所有:江西校园网新媒体工作室 赣ICP备20004449号-1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海棠北路与青岚大道交叉口博库大厦A219室
运营主体:江西省小十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江西校园网运营中心
技术支持:江西省博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目前, 大部分学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要学习论文写作的方法。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具体的方法有哪些呢?如果我们不学习方法又该如何展开对论文正文的写作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讨论下。
-01-去学习方法:
学习其他人是如何进行论文写作的
第一,刻意学习。什么是刻意学习?为学习某个特定理论,去报个培训班或者求教老师,这不是刻意学习。举例来讲,如果想要学习民族志,那就去中国知网下载近十年来使用民族志方法的所有论文,然后进行阅读,读完后对于民族志的方法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个过程才是刻意学习。需要注意的是,要集中精力干一件事情,并且在短时间内快速干完,才能达到刻意学习的水平。
第二,反复训练。就写论文而言,只是阅读范文是远远不够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反复训练。具体做法是看到一篇好论文,就去抄写下来,一遍两遍甚至三遍,接下来是背诵范文,最后照猫画虎,进行仿写,这便是反复训练的过程。
第三,重点难点突破。初稿完成后就要展开突破,这个环节很难自己完成,一般需要找相关专家进行指导,提出修改意见,如果自己还是无法解决,可以请专家给出解决方案。
“去学习方法”是非常有效的,甚至对于那些不了解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人来讲,如果坚持下去,也可能在一年内发表两篇论文。但是,现如今,很多人并没有那么高的自制力,不仅如此,他们对于学习方法本身是抗拒的。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这里有五条“秘笈”:
-02-不学习方法:
不去学习其他人对于论文正文的写作方法
不学习方法就是不去学习其他人是如何进行论文正文写作的,而是按照论文的框架结构和格式来进行写作,包括使用三段论逻辑、重点关注过渡段和标题、增强论据强度、强调格式工整。
第一,严格贯彻三段论逻辑。这里的三段论指的是逻辑而不是形式,即论文正文部分不一定要分三部分,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来进行写作。每一部分可以在形式上进行展开,比如“提出问题”部分可以分成两部分,“分析问题”部分可以分成三部分等等。最终,正文部分在形式上看可能有七八部分,但从逻辑上讲只有三部分。严格贯彻三段论逻辑,如果脱离三段论,论文是一定会出问题的。不管是定量的还是定性的,所有的好论文都遵循三段论逻辑。
第二,过渡段写作。过渡段的位置,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每一部分展开之前的小段落,少数情况下位于上一部分的最后。过渡段的字数一般在200字左右,最多不超过500字。过渡段的作用,一是逻辑上承上启下,二是交代后面部分展开的依据。交代后面部分展开依据是过渡段重中之重的任务。
第三,观点性标题,又叫明示性标题。简单来说,将论文每部分拆分出来的小问题/答案写出来,这就是观点性标题。观点性的标题与描述性的标题相对应,例如,“翻转课堂是“自然的生发”而非“改革的石头””是一个观点性的标题,如果改成描述性的标题是“翻转课堂的发生过程”。意思是相同的,但是通过观点性标题就可以明确看出作者的观点。
第四,论证强度。在这里主要要注意的是论据的强度,包括直接性、相关性、可信性、必然性等,它们关系到论据是否能够严密的支撑观点。例如,如果想证明“老师讲课讲得好不好”,结果论据提出“老师长得很帅”,这样论据就不能直接推导出老师讲课效果如何;如果想证明“老师讲课效果如何”,论据提出“老师出生于哪里”,这是完全不相关的;如果想说明“老师获得了百万好评”,需要用数据来证明才可以;必然性是前面的论据要能推导出唯一的结论,而不是有多个结论。
第五,形式美。凡是能让读者看到的,都可以归到形式范畴里面。主要包括篇章结构、标题结构、句子结构、语言表达等等,比如前言字数、句子字数、摘要行数、关键词个数等。写论文可以遵循“一三九结构”,“三”在中国人看来是一个完美数字,这些都是形式美的要求。例如,一级标题“知识印刷机:爱国注意教育的认知性实践逻辑”、“情感炼金术: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性实践逻辑”和“行为模铸器:爱国主义教育的行为性实践逻辑”等,像对联一样工整,非常的美观。
-03-小结
综上所述,作者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方法就是集中精力,阅读大量文献;抄写、背诵、模仿好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最后寻找专家进行指导。如果选择不学习方法,首先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写作,其次关注过渡段和标题的书写,最后提高论证强度,强调形式美。
点赞 0
踩踩 0
电话:15979077693 邮箱:office@bjboku.com
Q Q:3134211760 江西校园网通讯员交流QQ群:1060224103
版权所有:江西校园网新媒体工作室 赣ICP备20004449号-1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海棠北路与青岚大道交叉口博库大厦A219室
运营主体:江西省小十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江西校园网运营中心
技术支持:江西省博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