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5979077693 邮箱:office@bjboku.com
Q Q:3134211760 江西校园网通讯员交流QQ群:1060224103
版权所有:江西校园网新媒体工作室 赣ICP备20004449号-1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海棠北路与青岚大道交叉口博库大厦A219室
运营主体:江西省小十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江西校园网运营中心
技术支持:江西省博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就业观探析及引导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2015 年 -2019 年,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分别为 322.29 万人、329.81 万人、351.64 万人、366.47万人、363.81 万人, 基本呈现递增趋势。2019 年全国高职院校共扩招 116 万人,意味着2022 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历史新高。虽然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增加,岗位需求却在减少,就业竞争逐年加剧。通过近三年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来看,毕业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就业签约率降低、毁约率增高。
■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念分析
就业观念是个人对就业的反应性倾向,可以反映个人职业选择时的认知,主要包括有关就业的意识、态度、想法,态度决定行为,什么样的就业观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就业行为。从近几年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求职功利化倾向
职业选择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必须要面对的关键环节,反映出他们对未来职业的价值观倾向。随着大学生自我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更关注个人利益的实现,一味地追求高薪酬、大城市,讲求高端就业;或者追求工作稳定,迷信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等“金饭碗”“铁饭碗”,鲜少有人选择去基层或欠发达地区。
(二)对初次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他们在就业时常常追求“一步到位”,要求绝对安稳,始终将眼光盯在大城市、大公司、高薪水上,不能接受“先就业,后择业”这种通过正当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理念,因而,在求职中屡受挫折,逐渐产生“怀才不遇”的消极情绪,进而不积极主动争取,影响个人的正常就业。
(三)社会奉献意识淡薄
现今,不少大学生的家庭环境优越,从小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习惯于将责任推给父母,虽知识水平较高,但因为还未真正进入社会,所以社会经验有限,对自身的认知有限,还不能准确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使命。有资料显示,近年来的“公务员热”实际上是大学生追求体制内较好的工资待遇、工作安全稳定且压力小的体现,与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关联不大。
(四)就业反应敏感度下降
通过调研某高职院校近三年的毕业生后发现,超过 50% 的学生认为找工作的理想时间是在毕业当年的 3-6 月,个别学生甚至认为毕业后半年至三年内找工作比较理想。在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时,部分学生表示因对未来还没有规划好,因此毕业不急于工作。某高职院校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签约率、正式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同时毁约率增高。这一变化说明,毕业生在就业时间上较之前有延迟的趋势,从而也反映出其就业反应的敏感度有所下降,“慢就业”现象日益凸显。
■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各种观念、价值取向相互碰撞、交融,形成价值观多元化,影响着社会大众的思想和行为;而自媒体的逐渐普及,使得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对公众价值观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大学生由于心智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和阅历尚浅,更容易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少数大学生因此抛弃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出现偏颇。
(二)学生职业认知的偏差
职业认知是指个人对将要从事的某种职业的基本认识,准确清晰全面的了解职业的基本内容、薪酬待遇、发展前景,有利于在就业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职业应该不只是饭碗,更是体现个人价值、展示个人能力的平台。但现今多数大学生过于看重职业给予的经济收入,忽视职业本身的发展潜力、社会价值以及个人的价值追求。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只考虑好就业、有“钱途”,没有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相结合,进入大学后没有改变自身观点,也没有认真考虑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大学生的职业定位和自我认知模糊,盲目跟风选择热门专业;有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但又没有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这些都致使部分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时感到迷茫无助,止步不前。
(三)高职院校引导教育的欠缺
一直以来,学校都承担着学生就业指导者的角色。在我国,高职院校基本都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未来规划。但由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鲜明地域性或较强针对性,所设立的职业生涯规划以朝向专业工种的单一性和模式性居多,缺乏对学生寻找自我发展的指导。同时,就业指导教师多由辅导员兼任,缺乏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难以给学生实质性指导;而且多数学校没有给予就业指导课足够重视,授课形式仅仅依靠 PPT 或视频,讲解简历制作、求职面试等技能知识成为了教学重点,很少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层面的教育,重视能力培养而忽视就业观教育,因此,学生在就业中容易出现就业迷茫、缺乏诚信等现象。
■ 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主流意识引导
受新时代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想法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需要政府和学校因势利导,积极改善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繁杂环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导向。一要强化主流意识引导,利用网络媒体或新媒体宣传主流价值观念,正向的社会舆论引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奉献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二要通过打造榜样力量,重塑大学生的价值理性。选取就业榜样或创业模范,通过宣传其就业励志故事激励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就业氛围;三要及时向大学生讲解最新且准确的就业信息、政策,帮助学生正确认清就业形势,找准职业定位。同时,通过相关法律教育、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践行诚信美德。
(二)进一步发挥政府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一直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出台了多项促进政策和激励措施,比如鼓励大学生到偏远和艰苦地区、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等采取的优惠政策。但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现状看,一些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所以需要地方部门加大对相关政策的细化,明确政策的操作执行条例,以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就业吸引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由市场配置社会资源。但因存在市场的不充分竞争、信息不完全、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平衡。比如,高职院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很少,有部分原因是岗位要求起点学历是本科或受编制所限、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低。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虽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生教育体系,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基础相对薄弱,需要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出台更多的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指导。
(三)学校构建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新框架
高职院校需提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一是根据就业形势的最新变化,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与辅导员工作中,结合专业特点、行业特性全面帮助学生认清形势,以生为本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及时调整。二是做好就业心理咨询体系的精准化服务,针对不同学生对应的因就业引发心理问题,及时做好心理干预和疏导,并做好一人一档。除开通咨询电话、互动平台,还要积极将咨询引导工作融入到拓展训练、社会实践等工作中,进一步调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调整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建立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共同发展。
点赞 0
踩踩 0
电话:15979077693 邮箱:office@bjboku.com
Q Q:3134211760 江西校园网通讯员交流QQ群:1060224103
版权所有:江西校园网新媒体工作室 赣ICP备20004449号-1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海棠北路与青岚大道交叉口博库大厦A219室
运营主体:江西省小十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江西校园网运营中心
技术支持:江西省博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