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5979077693 邮箱:office@bjboku.com
Q Q:3134211760 江西校园网通讯员交流QQ群:1060224103
版权所有:江西校园网新媒体工作室 赣ICP备20004449号-1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海棠北路与青岚大道交叉口博库大厦A219室
运营主体:江西省小十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江西校园网运营中心
技术支持:江西省博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虎年春节过完,各省音乐类艺考考生开始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前不久陆续公布的各省音乐类专业考试统考成绩,走入新的艺考环节。
分析艺考动向、根据统考成绩进行相应总结,是参与送考的高中音乐教师每年不可缺少的工作。记者对山东省淄博市的几位高中送考老师进行了采访,听他们聊聊对于今年艺考的一些经验总结与看法。
“小三门”不小
音乐考试中的乐理、试唱、练耳三项俗称艺考中的“小三门”,是音乐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其内容通常分为:听觉训练,听写和视唱三部分。主要任务是:发展音乐听觉,增强音乐记忆力,培养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感。
2021年12月19日,山东省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正式开考,根据山东省招生考试院的统一安排,音乐类专业今年首次纳入艺术类统考类别。参加送考的淄博市第十中学教师李杰说,去年12月19日当天进行的是音乐(笔试)考试,重点考察基础学科的听音和乐理科目,也就是“小三门”中的听记、乐理两科。从音乐统考各科目所占总成绩比重来看,“小三门”共占15%,每科只占5%,比重不大,但是笔试听记、乐理所考的内容却非常多。而且从他带领学生备考的训练过程来看,“小三门”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在视唱、听记训练方法正确的情况下,每天都要进行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乐理科目大部分的内容都需要反复做题,以求熟练、准确。
专业成绩陆续公布后,他具体分析部分学生的专业成绩发现,学生之间“小三门”成绩存在的差距不小。比如:有的学生乐理能考到九十多分,有的却只拿到三十多分,折合之后,总分相差三四分。从今年的音乐一分一段表来看,总分相差三四分,名次就相差三十名左右。这还只是“小三门”中的一门,加上听记、视唱,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小三门’的学习,每分必争。”李杰说。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送考教师于晓波表示,专业考试中理论占总分的20%,技能占80%。表面看来理论占分较少,但在考试中理论分数非常关键,这个分数就好比文化课考试中的客观分,是保障总分的基础。鉴于目前的专业训练现状,他认为这是学生和老师们今后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淄博市淄川区般阳中学送考教师丰彦表示,“小三门”并不小,这次统考“小三门”还是占据了主要位置,虽然占分不多,但是会发现,理论好的学生最终成绩都不错。“无理论,不音乐”,学好理论不仅针对统考,对于其他专业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这也是音乐专业学习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专业、文化课两条腿走路
针对近年一些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2020年9月2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考生文化综合素质考查,进一步提高考生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成为新要求。2020年实施新高考方案的北京、浙江、上海、山东等省市,艺术类文化录取分从二本线的65%提高至70%甚至75%。
于晓波表示,新的艺考政策对文化课成绩提出的新要求,给高中送考的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抓紧专业训练,更应该加强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专业老师首先要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才能转变学生思想。
李杰分析说,近几年国家对艺术考生文化课成绩要求逐年提高。根据去年录取情况,山东省所有音乐专业的考生,最后能达到专业、文化课双过线的同学也只有50%左右。今年实行的还是综合分录取,专业占70%,文化课占30%,改变了以往过了提档线,按专业名次录取的方式,这就要求音乐艺考生更要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专业、文化课两条腿都要走好。
思考台上台下的“门道”
丰彦分析学生这次的统考成绩,发现了几个现象。
一个现象是器乐成绩相对来说起评分较低。根据统考成绩来看,有很多器乐演奏水平很高的同学成绩都不理想,排除发挥失常的因素,她认为其原因可能有几点:
评委中不一定全是器乐专业的老师,非相关专业的老师对于器乐作品的难度和演奏技巧的了解不会特别透彻,评分标准可能就会倾向于乐曲的完整性和演奏的表现力,所以考生在练习中要从这两方面下功夫,选择自己能驾驭的作品,而不是一味追求技术拔高。
其次是学生日常练习的习惯还不够科学。很多学习器乐的学生反映,每天努力练习很长时间,但是收效甚微,那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练习时,正确识谱是演奏作品的基本要求,要保证音符、节奏、指法、情绪都是准确的。养成良好的识谱习惯,不仅能提高视奏能力,也能避免错误太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学生练习的速度太快,错对都没有细究。慢练1遍胜过快练10遍,放慢速度结合节拍器训练就像是“放大镜”,学生可以注意到谱子里的每一个“细胞”,从而快速发现问题,加深肌肉记忆。短暂的慢是为了长久的快做铺垫。此外还要善于拆开训练,加强分手训练、分段训练、重点训练等。
再次,很多学生的作品完成度很高了,但是呈现出来的观赏性一般,肢体语言欠缺,音色没有对比,这就需要学生多听多记多感受,把握作品的整体基调,读懂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才能给自己的作品赋予生命。
另一个现象是,通俗唱法专业的学生在统考中不占优势。丰彦发现,今年有几个通俗唱法的学生,演唱水平相当不错,但是统考成绩却相对较低。她和几位专业老师探讨后总结出一些门道:统考的评委大多是美声、民族专业的声乐老师,对于声乐演唱要求更为严谨,通俗唱法的学生跟美声民族专业考生在一起考试会有技巧上的差距,这些同学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校考上。今年有几位同学统考成绩不理想,但校考考得不错,通俗唱法的考生应调整好心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同时,通俗唱法的学生有不少只关注演唱的训练,而忽视了副项和“小三门”的学习,这也是考试失利的一大原因。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督促学生全面发展,切勿顾此失彼。
艺考也应“双减”
作为淄博市淄川区教研室音乐教研员,董秀每年和送考老师交流总结艺考经验的同时,也对艺考发展不断思考。
她表示,十几年前,艺考就面临“内卷”——文化课弱的学生纷纷参加艺考,形成大面积临时“迁徙”的艺术生源,甚至有的学校根据艺考分数有针对性地大规模组建艺术班。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艺术专业和招生人数“瘦身”、提高文化课门槛的政策逐渐落地,大量艺考学生涌入专门的艺考培训班,也成为当下另一种“卷”。
艺考录取首先要保证专业合格,学生留校培养的学校需要保障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学校专业教师兼任大量的其他教学工作,难以给学生如培训机构般高密度的教学和训练,学生训练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专业合格率上受到很大影响。
而校外集训,学生放下文化课进行专业强化训练,专业合格率高,因此也逼得学生和家长不得不选择集训。集训几个月的封闭训练,少则学费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有的培训班在学生专业合格后,与文化课辅导机构联合继续培训文化课,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校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备考也是拔苗助长。这些集中突击的培训班既影响学生文化课正常学习,给考生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在培养艺术人才上强化拔高,不遵循学生音乐素养发展规律,也成为艺考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董秀认为,在艺术专业生的培养上,高中学校一要做到发现和选拔优秀的艺术人才,二要培养五育并举的适应时代的中学生。真正的专业发展应该在大学阶段。大量时间投入考前的专业培训,耗费大量的时间只为拔高和练熟应考曲目、强化“小三门”。这种强化后的高分,对于甄选学生造成了干扰。
如今,学校、家长、社会各方都在努力,持续推进艺考改革。在 “双减”政策理念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家长经济负担的举措,能否惠及艺考考生与家长,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艺术类学生培养机制和模式,让人拭目以待。
采访期间,恰逢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就做好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管理相关工作提出要求。董秀表示,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
《关于做好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发布
2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做好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就相关工作提出要求,严格规范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招生宣传。
《通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本地区关于“双减”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决策安排,充分体现文化和旅游部门在落实“双减”部门任务分工中的责任担当,全力配合牵头部门做好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领域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规范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招生宣传,不得以承诺通过任何形式的文化艺术水平测试、考试等作为招生诱导。
《通知》指出,已明确由文化和旅游部门作为本地区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的,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应尽快完成与教育部门相关工作交接,强化工作组织保障和机制建设,加紧研究制定本地区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审批条件和管理办法,并报省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备案。已明确由教育部门作为本地区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的,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应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通知》提出,积极开展本地区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基本情况调研摸查,深入了解培训机构数量、分布、性质、规模、硬件条件、师 资、教材、培训内容、收费、评价、存在问题等情况,广泛听取基层文化和旅游部门及相关文化艺术企事业单位等对规范管理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促进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健康发展的意见建议。
《通知》明确,着力发挥在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设立审批中的专业支撑和保障作用,配合教育部门加强青少年艺术成长规律研究,对不同文化艺术门类所涉及的培训场所基本硬件条件、培训师资条件、安全保障措施、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做好专家论证和专业把关。在配合做好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管理相关工作中坚持做到依法行政、依规依纪办事。
点赞 0
踩踩 0
电话:15979077693 邮箱:office@bjboku.com
Q Q:3134211760 江西校园网通讯员交流QQ群:1060224103
版权所有:江西校园网新媒体工作室 赣ICP备20004449号-1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海棠北路与青岚大道交叉口博库大厦A219室
运营主体:江西省小十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江西校园网运营中心
技术支持:江西省博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