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首页 > 教育新闻

全省唯一!连续三年荣获!江西农业大学
2024-11-01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翻开近三年来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院士团队的成绩单,一项项创新成果令人瞩目: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国际农业动物中首次鉴别到猪基因组中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因果突变并解析其作用机理”作为中国畜牧学科第一篇《自然》研究长文,入选2022年度江西省十大创新成果;应用技术创新成果“家猪新品种培育自主技术——‘中芯一号’创制与应用”入选2021年度江西省十大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山下长黑猪新品种培育及推广”入选2023年度江西省十大创新成果。

江西省自2021年开展全省所有领域十大科技成果评选,黄路生院士团队是全省唯一每年均有贡献的团队。这是该团队二十余年来心无旁骛、潜心耕耘,不断激发科技创新动力,驱动创新成果在落地开花的生动写照。

传承科学家精神

找到优良猪种“密码”为种业创新夯基筑石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猪肉占我国百姓肉类消费的50%至60%,我国猪肉年消费量占全球猪肉消费总量的一半;还是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多,且在繁殖、肉质和抗逆等方面具有优异种质特性。加强生猪种业基础研究和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是实现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想要培育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必须针对猪的重要经济性状(比如产肉量、肉品质等)从基因角度进行科学研究。只有弄清楚这些基础,才能把理论注入实际的种猪新品种培育之中。

1995年,黄路生学成归国,回到母校江西农业大学,组建实验团队,聚焦全球家猪遗传改良与种质资源开展科学研究,承担起国家生猪种业创新的时代使命。

二十余年来,黄路生带领团队走南闯北、克服各种困难,建成覆盖15个国家及中国24个省份的中外家猪野猪种质资源库,规模和品种是国际上同类资源库的2倍、中国国家猪种资源库的5倍,并为全国同行开放共享。

全面研究欧美商业猪种及中国地方猪种生长、繁殖、体型、毛色、抗病和肉质性状的种质遗传特性,并阐明家猪脊椎数量、肉的品质、胴体长度、抗病能力、毛色、骨骼长短等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黄路生团队是国际上发现并鉴别家猪质量性状及复杂数量性状因果基因及其因果突变最多的团队。

发现占全球总量约41%(10/24)的家猪重要经济性状因果突变,发表中国畜牧学科目前唯一《自然》研究长文和《自然遗传》自创刊32年来全世界家猪研究唯一一篇封面研究长文。该团队的工作,使我国家猪遗传育种领域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遥遥领先的基础研究成果,较大地提升了我国在种猪行业的话语权。

2019年,黄路生院士首次提出“一猪两用”国家种业战略,以节粮、高产、优质、抗病肉用猪以及医学模型和异种器官供体猪培育的基础研究创新,到关键技术创制,再到核心产品创造。


攻克“卡脖子”难题

 为农业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科学研究最终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再高深的学问也只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2017年,团队迎来科研成果的产品创新。团队牵头研发出家猪育种基因芯片“中芯一号”,并组建全国家猪基因组育种技术联盟开展技术推广应用。

“中芯一号”就是利用基因技术,从遗传上精准改良种猪,从而提高育种效率的一把利器。“中芯一号”包含的自主专利技术占国际同领域核心专利的三分之一,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其一张芯片可以检测96个家猪遗传样本,对每个样品进行51368个基因位点筛选。根据不同品种的育种目标,可以定向选择生长、繁殖、体型、毛色、抗病和肉质等有利基因猪只,开展选种和选配。

曾几何时,国内种猪育种企业每检测一个因果基因位点,就要支付30美元的国际专利使用费。有了“中芯一号”基因芯片后,民族企业可以获得黄路生团队自主研发的13个因果基因位点免专利费使用。不少企业家说,因为“中芯一号”包含大体格、多排骨、雪花肉、抗病力强等专利基因位点,可以培育多排骨、抗仔猪腹泻、高健康脂肪酸及优质雪花肉等优质种猪新品系,通过繁育体系生产不同基因组合商品猪,极大地满足不同地域、不同消费方式的需求,这是黄路生院士团队带来的科学养殖“红利”。

“中芯一号”芯片自2018年上市以来,在新希望集团、金新农集团、四川巨星农牧、铁骑力士集团、广东壹号土猪、内蒙古赤峰家育等24个省(区、市)的大型种猪育种企业推广应用,成为国家生猪种业“破卡”的主流主推技术。仅其中的一项专利技术“猪多肋性状的因果基因鉴别及产业化应用”成果,已在全国21个生猪主产省、32家大型种猪育种企业(场)推广应用,技术覆盖出栏商品猪超3亿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30多亿元。“中芯一号”涵括这样的专利技术13项。

今年,“中芯一号”芯片育种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


科研成果“落地开花”

 创新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农稳社稷,种子为基。种子这个农业“芯片”,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关乎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关乎涉农产品全球竞争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

2013年,面对百姓日益增长的优质猪肉需求和国家生猪种业发展的需要,黄路生院士团队开始优质种猪资源的新一轮选育工作。

选育之初,团队就把目标定位为“体型大、生长快、肉质好、省精料”。按照这一育种目标,团队采用前期取得的多肋、肉色、优质猪肉选育以及抗仔猪断奶前腹泻等多项专利技术,结合“中芯一号”基因组芯片,历经10年、6个世代的持续选育,新品种“山下长黑”猪在2023年5月获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新品种“山下长黑”猪成为我省1999年至今培育的第一个畜禽国审新品种。新品种综合生产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实现国家生猪种业自立自强、核心种源自主可控的重要标志,成果获2022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山下长黑”猪有哪些优点呢?“猪被毛全黑、体型长大、头颈清秀、眼睛有神,背膘25毫米左右,瘦肉率59%左右,肋骨16对,肉色评分3.5分,料肉比在2.8至3之间。”这是2022年,农业农村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现场专家给出的数据,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制“山下长黑”猪的过程中,团队首次研发了耐粗饲、节粮型肠道菌群育种技术,形成了测定更便捷、数据更准确的胴体肉质测定技术。

“山下长黑”猪的肌内脂肪、肉色、大理石纹、嫩度等指标的优良表现,确保了其优良口感和丰富营养,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先后获得粤港澳大湾区最受欢迎的十大品牌猪肉,第十九届、二十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科技创新产品银奖。

除了火热的消费端,企业和农户喂养“山下长黑”猪的意愿也不断高涨。“山下长黑”猪与一般地方土猪相比多1至2对排骨,屠宰率高出5个百分点,体重达到100公斤时平均体长为113厘米,多肉多肋,售价比一般地方土猪要高。在养殖农户眼中,“山下长黑”猪是名副其实的致富“金猪”。

截至目前,“山下长黑”种猪累计向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河南等9省份43家黑猪养殖(育种)企业推广,技术覆盖商品黑猪出栏超100万头,仅曲靖德宣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家,就引进良种母猪800头、公猪20头、仔猪6500头。

科技创新,如同撬动新事物的杠杆,总能迸发强大力量。二十余年来,团队相继建成江西省、农业农村部、科技部创新研究平台,创建了全国唯一家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构建了国际领先的科研创新材料平台;累计在《自然》《自然遗传》等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重要科技奖励12项。

团队坚持立德树人初心,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构建了一支由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国图卢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归国博士组成的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和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科学无止境,攻关不停歇。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勇攀高峰,不断突破种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







点赞 0

踩踩 0